|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湖南非遗评选】龙山县-土家族原生态文化博物馆

【湖南非遗评选】龙山县-土家族原生态文化博物馆

关键词:原生态文化博物馆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图为:龙山县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龙山县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与鄂渝相邻,素有“湘鄂渝门户”、“潇湘第一关”之称。全县总面积3131平方公里,人口57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7%,全县辖34个乡镇(街道)463个行政村,境内万山耸立、峰峦起伏,土家文化原始古朴,民族风情浓郁厚重。

  龙山县是文化资源大县, 2009年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境内200多项具有土家族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四射,被非遗保护专家和民族学专家誉为“土家族原生态文化博物馆”。

  非遗项目数量为湘西州之首

  近年来,龙山县的土家族织锦技艺、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毛古斯、土家族梯玛歌、土家族咚咚喹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刘代娥(土家族织锦技艺)、田隆信(土家族打溜子)、张明光(土家族摆手舞)、彭继龙(土家族梯玛歌)、严三秀(土家族咚咚喹)被认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6年6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龙山县“中国土家织锦之乡”荣誉称号。9月,刘代娥、叶菊秀等11名土家织锦女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织锦专业委员会分别授予“中国织锦工艺大师”和“中国优秀织锦工艺传承人”荣誉称号。田隆信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2008年12月,龙山县靛房镇、农车乡、苗儿滩镇、兴隆街乡被国家文化部分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即土家族溜子之乡、土家族摆手舞之乡、土家织锦之乡、三棒鼓之乡)。

  到目前为止,龙山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国家级的已有6个,列入省级项目的有10个,列入州级项目的有39个,列入县级项目有10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列入国家级的有5人,列入省级的有8人,列入州级的有20人,列入县级的有88人;数量为全州八县市之榜首。

  抢占土家文化制高点战略

  县委县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非常重视,提出了“弘扬民族文化,抢占土家文化制高点”的文化发展战略,列入了重要工作议事日程。2005年,成立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和“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聘请了民保工程的顾问和专家,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出台了《龙山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县文化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等13个职能部门为民保工程成员单位,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的职责。2006年底在全州率先正式成立“龙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面接转了“龙山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工作职能,为文化局下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配编5人。并将非遗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2007年3月县委政府制定了《龙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工作规划》。2008年4月,又下发了《龙山县土家族文化生态保护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为今后全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县里每年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费不下100万元。

  多形式宣传搭建交流平台

  2006年10月24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家领导主持召开了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会议,会后县乡联动,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县文化局组织了20多人的普查队伍,租了4台越野车,聘请了4名摄像人员,深入到3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对普查进行指导,同时进行重点普查、综合普查、拉网式普查。通过历时三个多月的努力,共普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17类206项,收集文字资料230余万字,拍摄录像200余个,照片3400余张,制作光盘100余张,分类建立了档案,并建立了数据库。

  龙山县利用举办民族节日(舍把节、摆手节等)、一年一度的文化遗产日和新闻媒体报道等形式宣传展示,营造良好氛围。还编印了《龙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手册》和龙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书籍《土家织锦》、《龙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集锦》。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湖南日报》、红网、新浪网、《团结报》等各级各类主流媒体上宣传了龙山的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国文化报》观察版更是以半个版的篇幅报道了龙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为了大力彰显龙山县独具特色的土家族文化的魅力,推动民族文化的交融,龙山县积极搭建文化交流平台。近年来,龙山县共参与文化交流活动达200余次。2006年龙山县与西安临潼区合作,联袂举行秦文化之旅活动。龙山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典大作在浙江舟山、河北秦皇岛等演出并获奖。奥运会、残奥会期间,由北京奥组委、文化部联合举办的《中国故事》文化展示活动中,在湖南“祥云小屋”内,龙山县选送的12幅土家织锦作品和田隆信、尹忠胜、米显万、杨文明等四名老艺术家表演的土家族打溜子向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充分展示了土家族独特的民间艺术魅力。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亲临农民艺术节农展馆一号馆参观,对湘西龙山县土家织锦精湛的技艺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好评,土家族打溜子、摆手舞、毛古斯、咚咚喹等一系列音乐舞蹈精彩节目在上海世博园黄浦江畔庆典广场上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展演,让中外友人更加体会到龙山县厚重的民族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

  重视传承 创土家织锦示范基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是广大民间文化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即掌握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间文化技艺、技术,并且具有很高水准的个人或群体,他们是“人类活财富”、“人类活珍宝”或“人间国宝”。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依靠大批传承人的不断传承才能得以延续。近年来,龙山人民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也注重充分发挥代表性传承人的作用。

  根据龙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多都生活在偏僻的农村,生存环境差,造成某些民间艺术、技艺传承面狭窄,后继乏人的状况比较严重,频危状况十分明显的状况。龙山县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一是制定传承人保护相关政策,加大对传承人的关爱和每年定期发放传承人补贴,春节期间走访部分困难传承人,并对传承人去世后派员到实地悼念和亲属慰问。二是出台传承人管理办法,明确传承人的权利和义务,倡导他们经常开展传承活动,把传承人的管理逐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三是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签订传承人保护责任书,对辖区内传承人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评审,切实强化和落实县乡两级政府的职责。以确保非遗传承工作顺利进行。

  据悉,十二五”期间,龙山县将按照“保护就是发展,保护就是开发利用”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州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和探索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的方式方法,争创国家级示范基地,坚持遗产本真性,壮大人才队伍,创新运行机制,健全市场体系,提升品位和质量,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把土家织锦生产做大做强。为保护传承土家织锦技艺作贡献,势必将之打造成为富民强县,惠及后人的文化产业。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9971794944 传真: 邮箱:354026685#qq.com
地址:龙山县民安街道办事处团结路201号(三楼) 邮编:416800
Copyright © 2004-2024 龙山县百原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