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记忆中的洗车河古建筑

记忆中的洗车河古建筑

关键词:洗车河古建筑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洗车河镇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四周峰峦叠嶂,青山环抱,位于红岩溪河与猛西河交汇处,依山傍水,沿河三岸聚居着数百户人家,小桥流水,凉亭桥,青砖瓦,石板街,古色古香的明清院落,舟楫如林的乌蓬船,组成了洗车河古镇的繁华景象。如你去洗车河一游,千年古镇的气息,定能将你深深地吸引住。那苍苍的大树,古朴的院落,壮观的大桥,栩栩如生的飞檐翘角,定叫你留连忘返,赞叹不已。

  一、民间大院

  洗车河镇因有得天独厚的河水,津通巴蜀,水达沅湘,出洞庭,到汉口。雍正六年,改土归流之后,清政府对边远少数民族实行安抚政策,从此解除“蛮不出峒,汉不入境”的禁令,外地客商纷纷来到洗车河投资经商,促进了洗车河流域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洗车河镇民居,以汉族民居为主,辅以土家族民居特色,互相结合,取长补短。由于居住地段不同,民居的建筑风格也不同,设计方式也各有千秋。
  地处沿河的民居,总体是前为开敞式后为吊角楼,呈三进式建筑格局。前临街面分上下两层,下层与街道持平为店铺,上层为杂间,楼中间有一四合水天井,能通气透光,后面为居室,居室下面又有一层,为厕,皆由青石墩砌成。居室临河面开窗或增设楼廊,凭栏眺望,远可见青山翠影,近可观绿水游鱼。夏日,推开窗帘,凉风习习拂面而过,叫人如痴如醉,心旷神怡。入夜,渔火星光尽收眼底。
  靠山一边的民居,总体为风火墙四合院,前临水后靠山,前有绿水长流常年不断,后有青山不老四季苍翠。院落在青山绿水之间,蓝天白云之下,好不温馨恬怡。从胡家桥到老码头三百米之间,沿河大道幽静,古树遮天蔽日,路下潺潺流水,路旁野花芳香。解放初,改建为新上街。中下街是前临街后靠山的院落,院落布局多呈“井”字形、“吕”字型、“品”字形和“器”字形。
  先谈“井”字形建筑。“井”字形建筑其实就是“四合水”建筑,中心部分是一座天井,天井四周分别排列四栋房屋,脊脊相连,房房相通,一排三间,互为一体。这类建筑紧凑,利用率高,起居劳作快捷,前呼后应方便。“井”字形民居一般不高大,但装修严实紧扎。除前面为开启式大门外,其他三方皆为封火墙。天井周围为厢房,厢房开窗采光,朝晖夕照,可直入房内。
  再谈“吕”字形民居。“吕”字形民居,其实就是两个“井”字形民居,两个天井前后连成一体。这类建筑的面积、高度要比“井”字形的房屋大1至2倍,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上下,分三进。它的四周都是封火墙,前有开启式木门,进二门后,全是用条石为门框,条石宽一尺余、厚八寸、高八尺,横条石长5尺。门是上等木料制成,包有铁皮,据称有八百斤,需两个小伙子开启,如此厚重的中门,是防止万一的。进二门后是第一个天井,天井左右是厢房,厢房檐下是过道,走过过道后就是中堂。过中堂进第三道岩门就是第二个天井。第二个天井比第一个天井显得高大一些。因天井周围是楼子,沿梯上楼,楼口处是空间,摆设有桌椅凳家俱及其他生活用品。与天井口齐高的是楼栏杆,有三尺宽的过道,左右为厢房,厢房为圆门,门窗各雕有花草虫鱼,显得美丽漂亮。窗格和栏杆造型奇特,富有风味。窗格有“万”字格,也有“喜”字格。栏杆是用圆木车制的多种造型,刷漆上光,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最后谈“器”字形民居。“器”字形民居在洗车河镇内,最有气魄,它由两座“吕”字形建筑并列而成,独门多院。它的内部结构比较繁杂,空间比较宽敞,房间相对也多。它似宫殿却没有宫殿富丽堂皇,它似民房却比民房高深宽敞。“器”字形建筑不设开敞式木门,而是全封闭式院落。它的大门是用巨条石板为框而成,大门周身精雕细刻,门高2.5米、宽1.6米,岩门槛高一尺厚六寸。门槛外左右各设有石墩,形成八字朝门。进朝门后,不上十步便是牌楼,牌楼高大,造型美观,质材均为紫、楠、椿、松等名贵树木。雕板画枋,梅兰菊竹,争相斗艳;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牌楼两边,分别是两个长宽一丈有余的开井,天井中心有三尺见方的岩坛,坛四周雕有花纹,坛上一大圆缸,注满水。圆缸周身塑有两条飞龙,龙身下方为浮云,两龙头之间为一彩球,图案为二龙戏珠状。从牌楼下穿过,上两步阶梯,便到中堂。中堂长方形,前后长六丈,东西宽三丈,堂中?上有匾,都是歌功颂德方面的内容,如华堂生辉、祖德流芳、紫气东来等等。过中堂,走左右两个小便门,进门后又是两个天井,与前庭天井模式一样,厢房环绕,窗明壁净,剪纸贴窗,莺歌燕舞。两天井正中间,有一后门,打开后门,就是花园。花园较大,占地三亩左右,园内多植小巧精致的花草果木以及翠竹,四季青青,芳草萋萋,姹紫嫣红,鸟语花香。园中有池塘,碧波荡漾,鱼儿群游,莲花菖蒲在水中相互交映。
  洗车河民居,古建筑风格多样,构思奇特,布局合理,结构实用,多姿多彩,不拘一格。
  以1950年为界,上百年的老字号大屋大院,洗车河镇有百多家,如谢家大屋、胡家大屋、曾家大屋、李家大屋、陈家大屋、郭家大屋、贾家大屋、肖家大院子等等,都是当地有名气的深宅大院。解放初期基本被没收分割,偌大的院子,几十间厢房,分给百家姓居住。至今,昔日的琼楼院廓逐渐消逝在人们的记忆中,如今只能看到其中一部分遗迹和大致轮廓。
  笔者祖上曾构建肖家院子,十分繁华。据传,院外车水马龙、门庭若市,院内对号入坐鸣钟鼎食。据家谱记载,我辈是第25代传人,然本人已过花甲,儿孙满堂。据此推算,肖家在洗车河居住至少有六百多年,若加上失传的谱书,肖家在洗车河居住期至少在千年以上。可以说,肖家是洗车河镇先期开发者,是洗车河镇发展和进步的同龄人。

  二、神宫庙堂

  洗车河镇由于历史悠久,商业发达,交通便捷,吸引着外地商贾来洗车河做生意作买卖,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公益性建筑拔地而起,有代表性的是四宫(关帝宫、万寿宫、文昌宫、水府宫)、二堂(三月堂、神堂)和一庵(白云庵)。
  关帝宫:建于清乾隆十七年,占地1300平方米,外围封火墙高达13米,墙饰精美,均为木结构穿斗式硬山顶建筑,前门楼为戏台,圆顶,雕?画栋,左右分“出将”、“入相”上下场口,台下有宽敞的岩坪坝,为露天剧场。中殿为关帝神像,身高两丈有余,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右有白脸关平捧印,左有黑脸周仓握刀,两边殿柱上是金龙抱柱,神俊飘逸,气宇轩昂,使殿堂熠熠生辉。厢、廊、庑、殿,配置合理;脊、檐、枋、柱,造型独特。1929年,龙山县团防局刘紫梁在此设兵工厂,生产“汉阳式洗制步枪”,关帝宫始遭破坏。解放后,关帝宫被粮食部门管理,改作仓库,虽有改建,但基本面貌还在,可供游人参观。
  万寿宫:建于雍正年间,属江西会馆。改土归流之后,外地客商大量涌进洗车河镇。江西人捷足先登,为了更好地做生意,江西商人组织起来成立同乡会,为了办事方便,便集资建房,取名“万寿宫”。万寿宫建筑,斗拱结构,院落组织中的正殿与厢、廊、庑、墙院、天井等的配置,脊檐枋柱上的曲线造型和彩绘彩塑中的颜色配料,无不显示出汉文化的精湛工艺和先进技术。解放后,万寿宫收归粮食部门管理,作粮仓使用。1970年后,被洗车医院接管,将万寿宫倒建为砖木结构的平房,现为洗车地区医院住院部。
  文昌宫:建于雍正初年,初为传授“孔孟之道”的儒家学说场所,新文化运动后改为学堂。解放后改建为学校,现为洗车中心小学校址。
  水府宫:是地方上为信奉封建侠义肝肠而建的宫殿。它依山而立,逐步抬高。门前为岩步梯,进殿后,便可看到各种神灵雕像。解放后,水府宫也被粮食部门接管,用作仓库。2000年以后,因改革出售给个人,现改建成私有营业楼。
  三月堂:即土家三月摆手堂,位于洗车河镇沿大河上五公里河西处,依山傍水,负阴抱阳。堂有三间,正堂上供着土家族人信奉的神灵:八部大王及其夫人的神像,神像左右各伫立着红黑二将军,二将军各牵一只木雕的神犬,显得雄壮威武。三月堂平时冷清,只有到跳摆手舞时才显得热闹非凡。摆手时间是每年的三月十五至十九日,历时五天五夜。其时人山人海,周围几十里路内的人扶老携幼赶来参与或观看。三月堂摆手活动在堂内举行,摆手堂中间是天井,设有大鼓大锣,随着锣鼓的点击声,舞者围着天井绕圈而舞,演示着土家人春耕夏种秋收冬猎的各种动作,维妙维肖,真挚动人。五天五夜,堂内篝火熊熊,歌舞奔放;堂外人声喧哗,拥挤不堪。远近客商纷至沓来,在三月堂周围山上山下、河旁沟边,支席为庐,结街为市,南杂百货,大肉小吃,应有尽有。直到散舞时,还有人迟迟不肯离开。民国后期,由于时局混乱,兵匪为患,逐渐冷落。如今,为继承弘扬土家族摆手舞这一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洗车河镇成立了命名为“三月堂”的土家族摆手舞锣鼓队,以承前启后,发扬光大。
  神堂:位于洗车河镇苗溪沟入河处,现石拱大桥东端。它建于明朝中期,又叫土王祠。土王祠,土家语称为“耶搓”,就是神住的地方,汉语称神堂。神堂边有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当地人叫“马灵官”,学名紫檀,高十多丈,遮阳三分地。树上常年有白鹤栖息,养儿育女,绿叶白鸟,远远望去,更添几分姿色。沟对面大河旁,也有一株古老柳树,婆娑柳枝,随风飘舞。两棵大树,遥相呼应,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人们戏称为“马相公、柳小姐”。神堂正殿上供有三尊神像。居中者白脸三髯,德威兼备,神俊英武,气宇不凡,名曰彭公爵主。右者也白脸,捧王印,眉宇间有精灵之气,名曰向老官人。左者红脸,持宝剑一口,眼神中透出威猛之色,名曰田好汉。这三尊神像便是土家族中三大姓“彭、向、田”祖人的化身。将三大姓始祖聚在一起供奉,使得神堂香火连年不断,行人络绎不绝。文革初期,拆庙毁树,始遭破坏。
  白云庵:位于洗车河镇东面一山梁上,常年烟雾笼绕,白云飘浮,是佛教圣地。白云庵前是简陋的牌坊。进牌坊到佛殿,殿内供奉着上百尊菩萨,有立者坐者,有脚手飞动者,有高鼻大梁环目怪眼者,有赤发黄须形态怪异者,神态各异。四大金刚、十八罗汉、弥勒佛、笑和尚、观世音,应有尽有。佛殿正中设香案,案上佛灯长明,香烟缭绕,烛光闪闪,暮鼓晨钟,签简八卦,一应俱全。庵主人慈眉善眼,和蔼可亲。当善男信女们前去求神拜佛或抽签问卦时,庵主人总是和风细雨、循循善诱地进行破解。白云庵于文革初期被造反派拆除,菩萨烧毁,庵主人下山。

  三、凉亭桥

  洗车河镇可以说是桥镇,它不但有河桥,还有逢沟而建的沟桥。河桥高而壮丽,沟桥小巧玲珑。
  由红岩溪流下来的水叫大河,由猛西流出的水叫小河,两条河在洗车相汇,然后缓缓的注入酉水。
  大河桥: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至今将近250年历史,由本地商人肖家霖为首捐修。大桥长45米,宽5米,连通河东的东正街与河西的湾子街,系四墩木廊式风雨桥,东西两墩与两岸连接处(引桥)为青石拱桥,以备讯期排洪用。河中两墩均为梭标形石墩,关键部位铆有“工”字形铁钳。岩墩之间的粘合剂,系由糯米蒸熟后加熟石灰热桐油配制而成,经数百年风吹雨打水浸蚀,牢牢粘在岩缝中不变质,显示出了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能。墩高13米,跨径12米,墩上为木结构,由长15米、直径半米以上的大树数根做成过?,横架在两墩之间,再在横?上铺设木板,供人通过。桥面上盖青瓦,灰砖垛脊,桥东西两头砌有风火墙。桥面设有栏杆坐凳,以供人们休息纳凉。此桥虽经250年的风风雨雨,如今仍屹立在洗车河上,纹丝不动,是我国保存得较好的风雨桥之一。
  小河桥: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比大河桥晚建一百年。西南向,西接湾子街,南接小河街,由本地乡绅易得新筹资兴建。此桥两台一墩,其式样结构完全是仿大河桥造的。1976年修洗车至隆头公路时,被拆除,改建为现代水泥公路桥。大小二桥的建成,使洗车河双壁辉映,横亘二水,连通三岸,极大地方便了洗车河镇人们。
  以外,为了博得顾客的青睐,洗车河商人早在百年以前就精通门面装璜和室内装饰。湾子街的“花屋”和“岩铺台”就是代表。
  花屋:高大深邃,所用建材皆用樟梓楠桧,雕?画栋,门窗皆精雕细刻,油漆上光。深宅几进,曲廊数绕,挑水屋檐,弧形望板,金字招牌,红绸横联,铺台货架,琳琅满目,吸引着街中过客嘎然止步,不得不消费购物。解放后,花屋为商业部门管理,仍作门市部,1980年后,拆倒改建成洗车商业大楼。
  岩铺台:一返常态的做作,别出心裁的结晶。它将常规的木制铺台改成全岩石铺台,不用一寸木料,全由岩石组成,一溜全长二丈、高四尺、宽二尺余。铺台中心留空,前面青石板嵌在石柱中间,石板上浮雕着精美的人物,栩栩如生,每一幅画都有一段戏文,如“岳云大战金弹子”、“梁红玉击鼓抗金”等等。上面石板被打磨得光溜溜的,胜过现代大理石板。此处黄金地段的发祥之地,只可惜在1956年冬的一次大火中,化为灰烬。
  同时,洗车河镇还有“戏乡”之誉。自古以来,洗车河人都喜欢听戏唱戏演戏,旧社会有戏班子。解放后五、六十年代,龙山汉剧团、龙山木偶戏剧团,都有不少的洗车河人担纲。过去,每逢过年过节、喜庆之时,都要请戏班志贺。演出有两个剧场,一个在河东关帝宫,一个在河西小河街戏楼。
  戏楼:为演出而专建的楼子,高二丈,正中为舞台,右厢为乐队而设,左厢为艺监而置。幕后为化装室,楼下为岩坪坝,可容数百人。戏楼以演武戏见长。这里的演员唱腔圆润,武功扎实。据传,一男演员演“狮子楼武松怒杀西门庆”时,竟然从舞台上一跃而下,稳稳站在楼下岩坪坝中,毫无损伤。一女演员演“刘十四娘翻八叉”时,一连八个前空翻又接两个后空翻,博得满堂喝采。刘十四娘是民间侠女,当被恶势力追杀时,毫不惧怕。对手个个凶神恶煞,人人手拿钢叉,一连八叉也不得手,当恶人每叉一叉时,刘十四娘便翻一个跟头,闪挪躲避。最后,刘十四娘将恶徒们一一杀尽,为民除了害。后来,洗车河老人们教育爱动爱打闹的小女孩时,都用一句口头禅:“刘十四娘,翻八叉”。戏楼现已人去楼空,改作民居使用。
  总之,洗车河镇是国家土家族原生态非物质文化保护区。全国800多万土家族人口中,能讲土家语的人不足百分之二,而且集中分布在洗车河流域及其附近一带。洗车河镇,山水秀丽,建筑古朴,但比起里耶近邻来是落后了。洗车河旧时有“小武汉”之说,里耶则有“小南京”之称。里耶出“秦简”,洗车河暂无重大考古新发现。有朝一日,洗车河镇古老文明一经挖掘开发,定能赶上时代的要求。“洗车暂让里耶好,将来定比里耶强”。这就是我心中最美好的祝愿和希望。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9971794944 传真: 邮箱:354026685#qq.com
地址:龙山县民安街道办事处团结路201号(三楼) 邮编:416800
Copyright © 2004-2024 龙山县百原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