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我是生长在汉地的苗家男儿(五十)

  • 汉地苗生
楼主回复
  • 阅读:1898
  • 回复:0
  • 发表于:2017/11/29 11:02:43
  • 来自:四川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龙山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我们平时买菜一般在附近的自由市场,有时养母也带我步行去红牌楼(又称永丰场)赶场(赶集)。家里当时用的是蜂窝煤炉,煤就是在我们院落附近的那个蜂窝煤厂买的,后来养母觉得两家共用一个厨房不太方便,决定重新弄一个煮饭的地方。我们正屋旁边那间屋子的屋顶原来是用谷草盖的,后来养母买来瓦片,请人帮忙外带自己动手,把这间草房改成了瓦房,但仍然在每两行瓦间盖了些谷草。这间屋的后门以前一直关着,而且好多年都没有打开,这会养母把它打开了,把炉子移到门外,蜂窝煤也搬来这里,再后来养母自己动手,砌了一个柴灶,把这里作为另一个厨房。养母不仅做菜是一把好手,而且不少食品还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家里有一副磨盘,汤圆粉就是养母用酒米磨出来的,汤圆心子也自己做,家里有一个可以把某些东西捣碎的器皿,这里都叫“对窝,”养母叫它“盔盔”,把核桃仁、花生米放进去,用那个配套的也应该叫槌的器具捣成末,红糖再单独捣碎,再拿碗混在一起,放上花椒,调上猪油,就做成了。过年时吃的香肠、腊肉也是养母自己动手熏制的,找几截不用的晾衣竿截短,做两个架子,中间一根短竹竿放在两头架子上,找个小破凉席围起来,中间堆上小柴禾、花生壳、核桃壳、锯末,再引燃柴禾,但主要不是靠火烤,而是火灭之后的烟熏,这样熏出来的腊肉香肠有特别的味道。还有就是炒面,我记得好像是先将灰面(面粉)在炒锅里迅速炒几下,避免粘锅,然后盛到碗里,放上白糖,掺上开水,用筷子或小勺搅拌几下,就成了味道不错的糊糊,我们这里叫kaokao。养母是个闲不住的人,又买了些鸡养着,公鸡少、母鸡多,主要是为了让我吃上鸡蛋,公鸡长肥了又可以吃鸡肉,之前还喂养过鸭子,但养不好就卖了。其他的时间,养母就在家里缝缝补补。那个时候穿带补丁的衣裤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养母说这叫“艰苦朴素”,劳动人民都是这样,我不是很懂,但大概知道穿补疤的衣服就算是一种,所以我从来不向大人提出买新衣服的要求,不过养母却会带我去当时的缝纫店量体裁衣;此外,幺舅(养母的小兄弟)还送了我一些衣物。当时亲朋好友之间的走动,主要就是洗面桥的干妈家、北门小汽车修理厂的幺舅家、糍粑店路的彭孃(抱我回来的那个中间人彭孃)家。当时干妈对我还不错,每次去都要给我几块钱,看样子也挺喜欢我,我又怎能想到后来的变化呢?幺舅当时还没有孩子,养母这个当二姐的自小就对这个兄弟好,还对他讲钱不要乱用,要节约,将来还要安家、还要生活;他就听了二姐的话,所以后来工作和成家后都不大手大脚,日子过得还不错,姐弟二人的感情一直很不错,在成都来往也比较密切,幺舅其实是把我当儿子看待。彭孃和养母有相似的地方,就是她的身体也不太好,话倒是不少,但会避免有可能涉及我身世的言论,对此守口如瓶,她把这个秘密替我养母守了一辈子,却透露给她的大女儿,因为她知道这个秘密早晚会有被揭开的一天,后来正是她的大女儿霞姐告诉了养父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和生母想见我的事情。
        我小的时候,为了让我的生活不单调,养母时不时带我去公园玩耍,有的晚上还要带上小板凳,到附近的四川省交通厅看露天电影(我们叫坝坝电影)。平时,养母的老父亲――养母让我叫他爷爷,喜欢到他二女儿这里来。爷爷的样子让我想起电影里南极仙翁那里的老神仙,只是他的面容要憔悴许多。爷爷喜欢喝酒,话并不多,我几乎不记得他讲过什么话;每次到家来,养母就会给老父亲炒两盘菜下酒,养父在上班,一般没空陪老丈人小酌。爷爷饮酒吃菜的时候,我们母子都是不会动筷子的。爷爷来的时候和走的时候都会摸摸我的头,看得出,他还是蛮喜欢我这个外孙的。
来自手机版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