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龙山洗车河:湘西边陲“芳草河”

  • 作者:余温散尽 ぺ
  • 阅读:2545
  • 回复:2
  • 发表于:2018/10/8 11:23:16
  • 来自:湖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龙山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远眺洗车河镇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土家拦门酒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改造后的老街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洗车河沿河风光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宗昊 龙山报道

雨后的洗车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闲适。洗车河是土家语地名,原称“席泽”,意为“芳草河”。

当采访组到达湖南省龙山县洗车河镇时,长长的摆手舞队伍已经在芦笙乐曲中翩然起舞。“拦门酒”环节,用的是土家族语言现编现唱,不仅内容诙谐,更丝毫没有让来客多喝的强迫。

采访过程中结识吉首大学从事土家语言文化研究的李启群教授,已经退休的她与先生正在洗车河镇搜集整理土家语言资料。

经李启群介绍得知,之前土家族同胞跳的是小摆手舞,与以前在湘西其他地方见过的摆手舞颇有区别。若非精通土家族语言的她为大家翻译“拦门酒”对唱的内容,外乡人是欣赏不了这原汁原味的土家文化活动的。

从某个方面来说,这也是洗车河镇土家族原生态文化保存较好的反映。或许这与其多年来陆路交通不便有关,然而,历史上的洗车河曾因水运而兴盛数百年,直到近代才由于水运衰落而归于平静。

曾担任过支部书记的向云成老人介绍,他们祖上是几百年前从江西迁来,见洗车河两岸树木葱郁,桂馥兰芳,遂定居于此。

“镇子以前水运发达,上抵巴蜀,下通辰沅。不少人把桐油、生漆贩运到沅陵或者常德,再买了布匹、洋货回来销售。沿河的吊脚楼一栋接一栋,都是商人们赚钱后修的。很多操着四川口音的纤夫在洗车河讨生活。”向云成说。

水运兴而商业兴,商业兴而文化兴。在洗车河老居民的印象中,包括文昌宫等在内的“四院八拐”尽管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依然是他们向晚辈津津乐道的胜景。

留存下来的老建筑已经不是太多,但土家摆手舞、咚咚喹、梯玛歌、酉水船歌等传统文艺形式在洗车河依然保留完好。据清嘉庆《龙山县志》记载:“土民设摆手堂,谓是土司阴署,供以牌位,黄昏鸣钲击鼓,男女聚集,跳舞唱歌,名曰摆手。有以正月为期者,有以三月、六月为期者,唯董朴、五寨二里最盛。”这五寨里便是今天的洗车河镇,镇上至今完好保留着复修于清道光二十四年的土家摆手碑,三月堂更是湘西自治州五大摆手堂之一。

由于现代文明的浸润与生活发展的需要,洗车河人对传统土家文化的认识也走过“弯路”。

“上世纪后期,很多老房子老吊脚楼被拆除,一些原始森林被砍伐后栽起了经济作物,因为大家觉得这是致富捷径。”洗车河镇镇长贾美亮说,那些年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绿水青山的保护,在外部冲击下显得力不从心,“说土家话的年轻人少了,出去打工挣钱的人多了。”

不过,让贾美亮和向云成都感到欣喜的是,如今见惯了高楼大厦的年轻人认识到家乡的原生态文化优势,关注的目光渐渐回到了祖辈生活的洗车河。

“文化成了我们打造洗车河流域原生态旅游品牌的本钱。”贾美亮介绍,镇里通过引导群众开展民俗文化活动,扶持民间文艺队伍,重点传承发展土家族摆手舞、摆手锣鼓、打溜子等传统文艺形式,目前已经拥有10支由群众自发组织的业余文化队伍,每年举办的“古镇杯”龙舟邀请赛,吸引湘鄂渝地区上万名游客前来观看。

2015年,洗车河镇成功举办了湘西自治州土家族“舍巴日”活动,到底来了多少游客已经无法统计。向云成说,反正他家里人光是靠卖米豆腐、凉面、粉条等小吃便挣了“上千块钱”。

“坐在家里也能挣游客的钱,以后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出去打工?”贾美亮说,为了进一步充实洗车河的原生态旅游资源,镇里投资四千多万元对镇区房屋、老街进行改造,沿河的土家吊脚楼得到了较好保护。同时,努力恢复过去洗车河“山与山说话、树与树打架”的生态环境。

贾美亮介绍,“我们洗车河现在公路修好了,游客可以更方便地自驾或者乘坐旅游大巴过来。镇里计划增修一座土家文化馆和一个两公里长的水上乐园,并在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时,鼓励居民按照标准建设客栈宾馆,保证游客来了玩得开心、住得舒服。”

“我家的客栈快建好了,提前邀请一下,你们下次再来洗车河,一定要多住几天体验一下。”向云成笑着说。

""""
  

到哪手机都能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