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乘着高铁游吉首】神秘湘西,非遗探秘之旅

  • 轩阳
楼主回复
  • 阅读:1062
  • 回复:0
  • 发表于:2021/10/7 15:22:42
  • 来自:湖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龙山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非遗是历史的见证,是人民智慧的象征。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主题为:

“文物映耀百年征程”。

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和智慧,

非遗正以年轻人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方式,

传播着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

在打造文旅品牌,

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

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第五届鄂湘赣皖非遗联展上,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10条非遗主题(研学)旅游线路,吉首多个非遗传承项目被囊括其中。


当承载着历史与文化底蕴的非遗传承与美丽吉首碰撞在一起会产生哪些不一样的火花?吉娃妹推荐十大非遗项目,带你探秘吉首非遗之旅,体味歌舞盛会、民间技艺等非遗项目。

一同徜徉视听盛宴的海洋,

聆听来自高山峡谷的呼唤,

寄情于这方天地,

见证厚重非遗文化在吉首的缩影。




传统音乐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



TOP1

吉首非遗之旅

苗族民歌

湘西苗族民歌是苗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西苗族民歌流传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吉首市、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泸溪县(流传区域还包括湖南麻阳、城步、贵州省松桃县)。湘西苗族民歌历史悠久,演唱的语言是湘西苗语。湘西苗歌的调式很多、曲式结构很完整、旋律独特、节奏自由而复杂、演唱形式多样,具浓郁的民族彩色。2008年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舞蹈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




TOP2

吉首非遗之旅

苗族鼓舞

湘西苗族鼓舞流传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市和凤凰、泸溪等县,是湘西苗族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据历史文献记载该舞源于汉代以前,产生在苗族祭祀活动中。随着时代的变迁,苗族鼓舞已成为苗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艺术形式

湘西苗族鼓舞的种类多达数十种,常见的有花鼓舞、猴儿鼓舞、女子单人鼓舞、男子单人鼓舞等。这些舞蹈特点鲜明,猴儿鼓舞灵巧多变,风趣诙谐;花鼓舞温婉妩媚,身态柔美;男子鼓舞多为屈膝矮桩,动作豪放刚健;女子鼓舞步伐灵活,含蓄抒情。湘西苗族鼓舞是吉首市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遗项目


TOP3

吉首非遗之旅

苗族狮舞

《苗族狮舞》2009年11月入选为湘西州第三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苗族狮舞是湘西苗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表演形式。舞蹈通过狮子面具的精彩舞动及营造的欢乐气氛,表现了人们祈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财两旺、吉庆平安。

苗族狮舞流传于湘、鄂、渝、黔苗族聚居区。苗族“百狮会”盛行于吉首市矮寨地区。


传统戏曲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



TOP4

吉首非遗之旅

湘西阳戏

《湘西自治州阳戏》是2006年入选湖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遗项目,属传统戏剧类,是湘西各族人民最喜爱的民间小戏剧种,广泛流传于包括湘西州、怀化市、张家界市在内的武陵山区。

阳戏传统剧目的题材,大多反映农村生活,艺术上主要植根于湘西民间歌舞的唱、做、念、舞,生活气息浓郁地方特点鲜明

阳戏产生在湘西自治州土家族、苗族人民之中,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乡土气息,对研究湘西土家族苗族的历史、生产、生活、爱情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传统技艺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


TOP5

吉首非遗之旅

水冲石砚

《水冲石砚》是2012年入选湖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遗项目,属传统技艺类,是湘西土家族苗族民间手工技艺的佳作。历来被称为最具湘西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珍品。

水冲石砚技艺分布在吉首市,以乾州地区为主要原生地,它产生于清·乾隆年间,已有200多年历史。有各种不同型制和花纹图案,以多种不同手法和特有方式展现着本民族精湛的手工技艺。1931年曾选送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享誉海外,87年又被画家黄永玉推荐日本展出,为世人所瞩目。



民俗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


TOP6

吉首非遗之旅

苗族“四月八”节

苗族“四月八”是吉首市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遗项目。源于苗族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祖先、祭英雄、祭神灵,是苗族人民聚会欢庆的重大节日。

四月八也是苗族的“情人节”,苗族称为“跳花跳月”,是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形式。《中华风物志·湖南志》记载:“湘西苗族,每逢佳节良宵,有跳月之风,童男处女,纷至森林山巅,唱歌跳舞,此唱彼和,虽不相识,可相约订婚”。农历四月初八这天,成千上万的苗族男女都要穿上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入歌场周围对唱苗歌。




TOP7

吉首非遗之旅

乾州春会

乾州春会起于清代,至今有300多年历史。春会由“扎春”、”演春“、“游春”组成,一般每年正月扎12台春(寓意一年12个月),需要10多个民间艺人制作1个多月,上图是游走在吉首市人民路的花车。

乾州扎春以人物造型为主,花枝为陪衬。从古代神话、传说、故事中猎取题材,由男女儿童扮演。春台呈方形,四周用绸布围好,春台上再插上一些树枝,枝头用彩纸缀满五颜六色的鲜花,然后,周游大街小巷。

  正月迎春是吉首市沿承百年的习俗。人们通过“迎春”来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乾州春会》于2006年入选湖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项目。如今,“乾州春会”已成为湖南省特色春节文化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TOP8

吉首非遗之旅

苗族椎牛祭

《苗族椎牛祭》是2006年入选湖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遗项目。湘西苗族称椎牛为“拢尼”,即“吃牛”之意。它是苗族最大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和民间口碑资料证实,它产生于苗族远古的渔猎文化时期,并迅速地在本民族中传扬开来。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居住在我国境内的各苗族支系几乎都存有这一习俗,尤其是我州苗族的椎牛习俗保留得最为完整。


TOP9

吉首非遗之旅

清明歌会

《清明歌会》是2016年入选湖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遗项目,属民俗类,是苗族在祭祖仪式中较大的歌会活动。“清明佳节,扫墓祭祖,苗乡各寨,随处皆然……男女青年唱和歌曲,甚至有悬牌唱歌,以角胜负,打猴鼓,吹喇叭,各显技能。少者数百人,多者千人不等,城苗乡清明盛会。倘逢丰年,并演古剧以为娱乐。”

这一盛大的歌会活动,流传在湘西自治州吉首市的丹青、排绸、排吼及古丈县、泸溪县,原生态典型的是丹青镇清明社区



TOP10

吉首非遗之旅

赶秋节

《苗族赶秋节》是2009年入选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遗项目,属民俗类,是苗族人民在每年立秋之日以打秋千为主,集文体与歌舞表演为主要内容的大型节日活动。

苗族赶秋节盛行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贵州省、湖北省、重庆市的周边地区。








以上就是吉娃妹为大家整理推荐的吉首非遗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历史厚重感或独具匠心的沉稳,荡涤内心的浮躁。来吉首,寻非遗,在非遗之旅寻获新的人生感悟。



▌来源:吉首市文旅广电局 红网 网络综合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