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家长爱说“你不要”,孩子爱说“我偏要”,怎样才是对的?|知心姐姐学堂

  • Au revoir、
楼主回复
  • 阅读:4144
  • 回复:0
  • 发表于:2022/6/21 12:19:09
  • 来自:湖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龙山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知心姐姐

学堂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多家长都遇到一个两难的问题,给孩子立规矩吧,害怕压抑孩子的天性,不给孩子立规矩吧,又怕养出的孩子缺乏教养。所以,经常前一天定下规矩,第二天又打破规矩,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怎样才能有效地给孩子立规矩,避免不断推倒重来呢?

 “坏了门市”这个词出自姥姥的口中,究竟什么意思,大猫(作者的女儿)其实不真明白。但这个词,硬是生生管用了好多年,可见姥姥的威力。

“坏了门市”的意思,其实我也不太明白,可能就是坏了门脸、坏了名声的意思。在我的故乡,这个当年产生晋商的地方,门脸、门市就是一个商家的命脉了,应该就是诚信的意思吧。商行票号不讲求诚信,无异于自毁长城。放在人的身上,就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了。所以,大人千万别在孩子面前“坏了门市”,当然,孩子也别自个儿“坏了门市”,彼此相安无事,“生意”就能细水长流地做下去了。

现在的父母,用孩子姥姥的话来说,“太惜子!” 但再“惜”也不能没了规矩,规矩不但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护。别以为一讲规矩就得让孩子俯首帖耳,那是对规矩的误解。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往往是这种状况:“不要”太多,“不能”太少。不要动这个,不要碰那个,孩子一行动,就有一堆的“不要”跟上来。但越说不要这样,孩子越要这样,禁忌太多反倒成了诱惑。


规矩不是“不要”,而是“不能”,是基准和底线,是没得商量且必须遵守的。规矩不必太多,但一条条都是原则性的,是框定孩子的行动的基本标尺。就像高楼的主体框架,就像人体的骨骼,有了这些打底,大样儿就走不了了,小处尽可随意。这是在“教子”。

想想“不要”和“不能”的差别,可能有助于我们分清哪些是不必要的限制和约束,哪些是必须遵从的规矩和原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到规矩,不由得想起家风家训。现今谈论这个的人不多了,它似乎离我们格外遥远。可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这个世上来了,走了,又留下什么呢?一个家庭或者家族,能给孩子留下的、来自特定传承的印记又是什么呢?能够代际传承并且传承久远的除了房子、票子,总该还有些别的什么吧?

做生意,是门市;过生活,就是门风了。东晋名相谢安的教育方式曾被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赞为“门风优美”,所谓世家,当如是。


为了不“坏门市”,大人要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还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别拿不靠谱的事情作奖励。如果用物质来奖励孩子,总有你买不起的时候。其实,奖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原则只有一个——精神鼓励为主。别以为精神鼓励就是夸一句那么简单,拥抱、亲吻;逛公园、科技馆、博物馆、水族博物馆、动物园、花鸟鱼市;给亲朋好友打电话报喜;和老师协商减少当天作业,痛痛快快玩一天;邀请好朋友来家里吃饭……都可以作为精神奖励。

如果要花钱,买个运动器械,听听音乐会,看一场球赛,侧重于健康的娱乐与精神享受,也是好的。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奖励,而是为了让孩子获得自尊自信、成就感和荣誉感,获得自己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

第二,别拿不靠谱的事威胁。有些家长常说“你再不听话,我就……”,少拿这种话吓人,孩子不听话,你就怎样,还能怎样?你是真能把孩子扔到房顶上,还是把人家踹到月球上?是强逼对方绝食,还是从此断绝关系?话放得狠了,事儿又没法办,最后下不来台的一定是你。

第三,丑话往前说,别做“事后诸葛亮”。秋后算账、事后找补的做法很不仗义,让人反感。规矩都要提前定,哪有出了事再写条文的?好多时候,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冲突,根源都在大人身上。作为一个成年人,不说运筹帷幄吧,起码基本的预见性是要有的。大人没有思考和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反而要追究孩子的过错,这不是欺凌弱小吗?一个“熊孩子”的背后,不出意外的话,就站着一对“熊爸熊妈”,在这一点上,孩子该免责。


大人之间,磕磕碰碰都难免,但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撕破脸。大人和孩子之间也是一样,因为有了第一次,就会有后面的无数次。

每到以下时刻,我就会把孩子拉到一边商量商量,这是一个必须履行的程序,仪式感十足。“大猫,妈妈跟你说……”内容千变万化,但意思大同小异,就是“咱提前说好,你做不到呢,就坏了门市,绝对没有下次了!”

出门吃饭,提前商量——吃完了可以在桌子附近玩,不能大吵大闹,影响别人吃饭;

上公交车,提前商量——上车如果有座位,一定要姥姥或者妈妈抱着你坐,不能大人站着,小孩坐着;

邀请朋友来玩,提前商量——大人同意,才可以邀请小朋友,要不然没准备,来了没饭吃;

到别人家里,提前商量——想动人家的东西,要征求大人同意;

用电脑看电视,提前商量——一周几次,每次多长时间;

要和朋友出去玩,提前商量——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联系方式,还有

回家的时间……


反正就是君子协定,互相约束,我说话算数,你也要说话算数,咱们都要面子是不是?我不当着别人的面批评你,你也别让大人下不来台。要不,坏了门市!其实所谓的约定,就是一条,多了也记不住。

我就说上次孩子4岁时的长途旅行,我拖着老妈带着她,一路上她基本就没有让人抱过,没有一次叫累喊饿,更别说哭闹。等车的时候,她就坐在我们的脚背上,上车就坐在我们腿上睡觉,下车接着跑。

去同学家里,每个家每个角落她都要转一遍,犄角旮旯都要看到,好奇嘛。同学的老公啧啧称奇:“从没见过这样的小孩,拿东西还要问问能不能动!”

去饭店,认真吃饭,珍惜粮食。吃饭是大猫最爱的事,吃完了,该干嘛干嘛,反正不闹腾。



 知 心 话 




母而无信,则子女不知其可也。




 作 者 介 绍 


姚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独立书评人。拥有学前、中小学、高校的教育工作经历,现任教于高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



你是怎么和孩子立规矩的?有什么窍门和大家分享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知心姐姐分享!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家长的烦恼,欢迎阅读《知心姐姐》杂志,了解更多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的故事和常识。想读更多知心姐姐故事,欢迎订阅《中国少年报》和《知心姐姐》杂志。



来源|全国少工委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