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这四个字,才是新冠最大后遗症

  • 倾城一笑
楼主回复
  • 阅读:3480
  • 回复:0
  • 发表于:2022/7/15 14:54:29
  • 来自:湖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龙山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这两天听到了一个新词儿:


历史无阳。




什么意思?


就是在疫情之中,没被感染过,核酸没有阳性过。


如果“历史有阳”怎么办?


前几天有一篇文章报道,有些有历史阳性记录的人,找不到工作,住不了店,只能流浪街头。





火车站的洗手间,地下通道,都成了他们的栖身之地。


如果说性别歧视、年龄歧视还有点遮遮掩掩,那么轮到“阳性歧视”,一切都变得理直气壮,又顺理成章:


阳过就是不要!


阳性歧视,正在迅速蔓延。






阳性歧视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


疫情爆发初期,不少确诊病例因为“流调行程”被造谣。




而且谣言的情节都十分相似,基本都是“造黄谣”:


去外地感染的,那一定是出轨,会情人。


在公厕感染的,那就是同性滥交。


有心理医生接诊过一些被网暴的感染者,他们都说过:“死了算了”“活着没意思”这样的话。




这些感染者一方面承受新冠的病痛,一方面又被网上铺天盖地的侮辱、诽谤折磨到窒息。


很多人新冠医好了,心里的痛却再难根除。




时间到了今年4月,上海疫情大爆发。


阳性歧视换了面目:


一位已经康复的阿姨从方舱回家,却遭到居民集体抵制。


小区居民害怕她一如洪水猛兽。家就在咫尺,阿姨却只能在家周围徘徊。


小区大门对于她来说仿佛天堑一样没法逾越。




更不幸的是疫情里的工作人员。


一名护士在抗疫中不幸感染新冠,在回家隔离时,却被村民辱骂,大家说她千里投毒。




本应该得到爱和尊重的抗疫战士,最终却得到了这样的待遇,不禁让人心寒。





还有一些志愿者,他们在危难之中向疫情城市伸出援手,到头来却被城市排斥在外。


一位山东大哥,在上海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在方舱做志愿者。


发放物资、收拾生活垃圾、帮医护人员打下手,一天工资800块。




工作期间他感染新冠,两个月后治愈住院。


上海解封后,大哥找工作处处碰壁,很多用工单位明确表示:


做过志愿者的不要!

进过方舱的不要!

阳过的不要!


就连酒店都拒绝他入住。


在6月1日离开方舱后他无处可去。


从青浦到松江,再从松江到浦东,已流浪了近一个月。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烂尾楼里栖身,又被保安发现,让他赶快收拾东西走人,再发现就报警。


阳性歧视不仅仅发生在爆发过疫情的上海。


网红博主“小妖怪”,之前在乌克兰留学,感染新冠又赶上战争,祸不单行。


如今好不容易回国了,找了份教师工作,还因为曾感染新冠而被解雇。




已经入职一段时间后,学校电话询问她是否曾经感染过新冠。


本以为这只是学校的一次普通调查,结果在得到了曾经阳性的答复后,小妖怪被要求刻离开学校。


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这个原因被学校解雇。


已经治好了,也有了绿码,做了五六十次核酸都是阴性。但还是很难证明自己已经没病了。




更严重的是,阳性歧视不仅存在于就业中,就连进入公共场所都成问题了。


某剧院就曾赤裸裸地把无阳写到了入场须知里。




曾经阳性感染者连观个剧的资格都没有了。


说到这,其实大家都不免心有戚戚。


想想自己和他们的区别,或许只是多了点幸运。


但是这种运气谁说得准能够保持多久呢?谁能保证下一个被歧视的人不是自己?





为什么这么多人对曾经的感染者心怀芥蒂,用人单位也对他们唯恐避之不及?


最大的原因就是害怕“复阳”。


7月2日,山西阳泉市发现两个例复阳病例。


一位曾在4月17日确诊阳性,4月28日康复出院。另一位4月22日入方舱,5月4日康复出院。




整整隔了两个月,俩人都复阳了。


当地免不了又是一顿兵荒马乱:看看这新冠这病毒有多可怕,治愈了人还能复发!


今年4月11日,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胡必杰称,国内外的新冠核酸检测都有不同程度的复阳率。




那么因为害怕“复阳”,单位拒用感染者就变得合理了吗?


其实央媒早就发布过报道:国内外的研究都证明,虽然治愈者会复阳,但是复阳者并没有传染性。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曾表示,“实践研究证明,在恢复期的患者,Ct值≥35时,样本中是分离不出活病毒的,这意味着这样一些患者已经不具有传染性了。”




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也指出:“我们发现这些冠以复阳或复发的新冠康复者,并没有引起周围人群的感染或传染。” 


在11日举行的上海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就有康复阳性感染者在求职过程中因被歧视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回应:


上海市各部门、各单位都应该按照法律法规相关要求,一视同仁地对待新冠阳性康复者,不得歧视。




之前的某剧院也就“拒绝已治愈的阳性病人观剧”连夜道歉。


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官方的科普目前还没消融社会目光的“歧视”。





论道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早就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但是实际上,采用“阳性歧视”标准的用工企业,并非一两家,而是成了普遍性的行业标准。


大家并不在乎“复阳”者到底传不传染,他们只在乎自己是不是会被隔离。


而一些企业“阳性歧视”背后的逻辑大家也不难知道,万一雇佣者复阳,本来就已经元气大伤的企业又会经历什么?




生产企业要停工停产,每天眼见着亏损。


服务型行业不仅自家生意停摆,还要牵扯一波进店的顾客。


一家餐厅老板就表达过自己的顾虑:招聘了一位治愈的感染者,如果两个月后,员工复阳了,会马上封店,全体员工跟着隔离。


店开不了,房租照交,一天不开了,赔一天的钱。


刚刚复工,屁股都还没坐着热,又复阳,又关店。这一顿折腾放在谁身上能受得了?




一些企业因为疫情停产很久了,几乎在倒闭边缘,他们也想招工。


但是这事儿好像也不是他们自己就说的算的,一旦有阳性,企业也要承担防疫不力的责任。




一面是禁止歧视,一面是防疫不力,两害相权,至少“歧视”不至于停工加罚款。


所以,到了学校、教培等单位,歧视问题更严重了。辞退“小妖怪”的学校,更是将“阳性歧视”发挥到极致。


因为即使学校同意录用,学生家长也表示不想让孩子的老师是曾经的感染者。




家长也难,因为即使孩子的亲属被感染过,孩子在学校都会被区别对待。


阳性歧视,就像多米诺骨牌,一个一个传递下去,企业苦,单位难,而压在最下面的那个骨牌永远都是底层的老百姓。




歧视赤裸裸摆在眼前,你甚至不知道应该去怨谁?是企业无情,还是自己倒霉?


反正它成了每一个感染者翻不过去的大山。


有句俗语说,“文明就是穿两只鞋的能想到一只鞋的人怎么办。”


我们对待弱者的态度,最能折射一个社会、一座城市文明的尺度。


我们应当明白,共同的敌人是病毒,而不是同胞。


点个「在看」为他们发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那个弱者。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





14 / Jul / 2022



监制:视觉志

编辑:小飚

微博:视觉志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小视玩呀~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