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邬世安专栏】走进古老的“桐花寨”

  • guest5765252
楼主回复
  • 阅读:4083
  • 回复:21
  • 发表于:2016/9/13 9:08:33
  • 来自:湖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龙山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一年、一百年、一千年,时间飞逝而去,挂在耸入云天的脉龙界半山腰的湖南龙山县咱果乡的“脉龙界·桐花寨”依旧那么平静,依旧那么原生态,千年古树环抱的吊脚木楼里炊烟袅袅,也许是山的阻隔,也许是这个大铁锅似的古老村寨太温暖,很舒适,它还不愿融入山外的缘故吧。这里的人们没有什么大喜,也没有什么大悲,哪家娶亲生子,全寨劳力帮忙几天,这里小孩们像放了缰绳的牛犊羊羔尽情嬉戏。哪家老了人,因为连亲带故,全寨都会伤悲一段时日,随后又归于宁静。“脉龙界·桐花寨”像一块没有打磨的璞玉,更像一位待嫁薄纱蒙面的村姑,半遮半掩,楚楚动人。


  
  • guest5765252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9/13 9:16:46
  • 来自:湖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这天,我们早早地离开县城,目标直指神奇秀丽的“脉龙界·桐花寨”,人们都说,冬季的“脉龙界·桐花寨”色彩更有层次,更加丰富,更有年味,这些传言深深地吸引了我们。50分钟后,我们来到了脉龙界山脚的一个叫石堤河的自然村。稍事休整,我们一行由15辆车60多人组成的车队开始爬山。



  
  • guest5765252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9/13 9:17:29
  • 来自:湖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随着铺有水泥的公路的深入,树木也逐渐变得茂密起来,因为是冬季,落木萧萧,铺满地面,四周变得透亮起来,要是在春夏季节,草木丰茂,蝉躁林间,车辆就仿佛在努力推开眼前的绿在穿行,眼里,会有些行动艰难的感觉。对于久居城市樊笼的人来说,置身其间,尘杂事物所带来的忧愁、烦恼就会一扫而光,从而生出长驻此地不愿归的想法。



  
  • guest5765252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9/13 9:22:50
  • 来自:湖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有几处公路是在壁立的断崖上凿开的,十分险要,特别有两处公路突然间弯转,车头刚过弯时,司机是根本看不到前面公路的,若再前行,就会有落空的忧虑,也担心车身被卡在弯传的山脊,出现进退两难尴尬,其实这些都不过是些视觉的误差罢,路宽着呢!




  
  • guest5765252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9/13 9:23:33
  • 来自:湖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崖下几十丈的深谷里,溪水潺潺,潜行于密林丛草中,或隐或现,仿如龙行云间,由于这里是“中国油桐之乡”最核心的村落,是中南大学的油桐研究唯一基地,有着“万亩桐花之寨”的美誉,因桐花开放的三、四月份,小溪里飘满落花,鱼儿追逐着流花而舞,因而小溪人们就被叫上了满含诗意的流花溪。



  • guest5765252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9/13 9:25:46
  • 来自:湖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溪水中段的山边有一山洞,洞内四季水流不息,这个洞也就叫龙洞了。相传,这里曾为长达百米、身如蜂桶粗的五步蛇之王占据,此蛇很不安分,经常出来吞食人畜,搅得桐花寨人不得安神。老辈的老辈的上几老辈中,有一个叫“侗艿”会降龙伏虎术的老祖宗,决定为民除害。一天,他带着两个小徒来到洞口,脱去草鞋,一再告戒洞外的一个徒儿,如果发现草鞋打架,就必须拼命击鼓,这样师傅才可以得胜而归。说后,就进洞了。草鞋打起来了,小徒的鼓儿敲得山响。越打越急,渐渐地,徒儿着了迷,忘记了一切。最后师傅与师兄惨败,为了保命,师傅变成一只小鸭,师兄化着一张竹叶,小鸭用嘴啄着竹叶,从贾市一个百姓的的水井逃出。




[此贴被我的盖世英雄于2016/9/13 10:04:49编辑过]
  • guest5765252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9/13 9:26:17
  • 来自:湖南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第二天,不服输的“侗艿”召集全村父老击鼓,终于在九龙盘顶部的斩龙台斩杀此害。

            后来,听村里人说,这里经常还有“龙”出现,当年赶集路过的本村一个妇女,看见“龙”从龙洞出来,火红的样子。它们出来是讨人们封赠的,由于她惊慌而骂,最后回家没几天就莫名地死了。还有一个小孩,八九岁的样子,在洞子下方20多米地方洗澡,由于没有满“童汗”,而看见“龙”的一头在洞内,另一头已经到了河对门,由于没有封赠而跑,目前,还好好存活着。


  • guest5765252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9/13 9:27:49
  • 来自:湖南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戴董事长一行10多人在木屋右边的“火部”上吃饭,火坑里柴火烧得特别旺,这些长期生活在长沙的客人,很少吃到最原生态的“刨汤”,他们看到锅里每个足足有一两、四四方方的“凳子肉”,望而却步,只是拣着细细的羊肉吃。山民告诉我们,今天吃的就是本地小山羊,这种山羊不重,五六十斤,刚去毛时,以肉皮白里透乌为上品。“凳子肉”材料源自本地土猪肉,也叫“坨坨肉”,细看,外部焦黄,内嫩却有嚼劲,肥而不腻,它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平时很少炒制,只有到了贵客,或是婚丧嫁娶大场面,才能吃到,属于招待贵客的“大炒”范畴,这个规矩,村有多老,它的历史就有多久远,从来没有乱过。在大家的鼓劲下,戴董事长率先吃了一个,只见他赞口不绝。顷刻间,“凳子肉”被大家抢得精光,有几个吃得味的人找到灶锅边去舀,笑得主人乐翻了天。老土家人就是这样大方,你吃得越多,他就越开心。最后,戴董事长决定在买本地山羊3只、土鸡20只、蜂蜜若干斤的情况下,再买土猪一头!后来看看购物清单:7553元!


  • guest5765252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9/13 9:32:36
  • 来自:湖南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堂屋里的一桌,是以刘老板、2个电视台记者为主的10余人,他们吃到中途,一个老年妇女往他们的锅里倒了一些食指粗细的红薯粑粑条,这个菜正中在座人的胃口,大家一致认为比蕨粑粑好吃!这个红薯粑粑源自当地自产的红薯,在当地寨民的巧手弄作下却跳出了红薯的味儿,吃在口中,那味儿,仿如音乐的旋律,圆滑,绵长;那味儿也有绘画的风格,一股脑儿涌进口里,就像绘画大师那丹青泼墨,红橙黄绿蓝靛紫,全部用上,痛快淋漓。最后,许多人都要求带上几饼回家,让家人尝尝,硬是忙得这个老年妇女临时回家赶制不休。

  • guest5765252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9/13 9:33:03
  • 来自:湖南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木屋左边“火部”上以谢总、张总、彭科的酒饮得最来劲。他们这次饮的是用脉龙界深山中的杨桃、使用当地人秘而不宣的方法、泡制了几个月的杨桃酒。这种酒只适合品茗,绝不能牛饮。饮用此酒,一定要慢,再慢,得细细地闭目定神回味,就好象对寨上的姑娘的追求,要经历长年的劳动、生活交往,让时间酿出真情,喝上一碗,就有了五份醉意。这种酒饮至七八份醉为最好,那就得来上个两大碗,可惜来到主人家的客人没有一个敢放出胆来,没有一个客人读懂这杨桃美酒蕴涵的真谛,很多人选择“一见钟情”,草率了事。只有到了七八份醉,胸中才开始生出热烈、奔放,就像寨上的男女三年五载后,最后才到到谈婚论嫁时节,水到渠成,一如我们的男主人向清诚和女主人王大伢,一旦允诺,终身不悔,伤残不移,经久弥香!这种酒最多饮个九份醉,就够了,足够了!需要留下这第九份豪情给这深山里的清风、皎洁的明月、毫无尘杂的庭院,与土家老人们海侃胡侃这里的掌故。要是不听劝告,饮至十份醉,那就要浪费这里的良辰、美酒、胜景了!


  • guest5765252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9/13 9:33:48
  • 来自:湖南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在这个欢快的日子里,杀猪宰羊,累得山里汉子们腿脚无力,手直发软!

    下午1点左右,应记者要求,我们乘车五六里,翻过两道山梁,来到山间牧场进行拍摄。映入眼帘的绝大部分都是些桐子林,牧草丛生,在上个实际七八十年代,这里靠出售桐油致富,一夜之间,涌现出了许多个“万元户”,曾让龙山县多少人羡慕!而今这个东西不太值钱了,却成了牛羊生活的天堂。几个随行的城里小孩看到欢快的牛犊羊羔,追着它们漫山遍野地跑,忘却了学校里书山题海的枯燥烦闷。其实,儿时的我们,生活在农村,这里也曾是我们生活的乐园。渴了,就喝山泉水,不必担心水中有当今城里人谈虎色变的污染。累了,学着鸟儿,找棵四周生满桠枝的桐子树,缠上几道葛麻藤,垫上一些干草,在和风丽日下美美小睡一会,管它羊儿跑到哪,挨骂也情愿!

       看到记者拍摄路边的圆形蜂桶,笔者记起了当年与那些顽皮的伙伴偷食蜂蜜的场景,找来一茎中通的茅草,伸进蜂页,慢慢吸食,那个享受满足、千金不换的样子,让人陶醉。本地孩子都知道,蜂蜜一次不可吸食太多,最多就二三两,凡事都有个度,过了这个度,真理也就成了谬误。


  • guest5765252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9/13 9:35:29
  • 来自:湖南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记者镜头移向远山,那些山分别叫“邬家大山”“三十六弯”,这里是天财地宝的栖身之地,名贵蛇类就产在这里,寨上有几户人家很会听声、闻气、看山来捕捉“五步蛇”,靠它补贴家用。“五步蛇”,言内之意,就是被咬者,五步之内,必然会毒发身亡。也许有夸张的成分,不过,我也亲眼看到几个被咬者手肿得比大腿还粗,咬中头部的几个都在凄厉的叫声中死去。不过,现在,这种毒蛇已经极少见了。


  • guest5765252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9/13 9:35:54
  • 来自:湖南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那时,死亡的威胁也从未阻止住我们幼时好玩的天性,现在想想也后怕。为了解馋,当地的小伙子经常结伴到“邬家大山”“三十六弯”的山沟去捉螃螃,沿溪逆流而上,见到积水的小潭,就顺手扯些杂草掷入其中,待顺流而下时,取出水草,放在虾耙上轻轻一抖,便会收获几十只小虾。这种虾,吃后不会过敏,一碗汤里放个一二十只就行了,比喂养的或海里的虾香上百倍,小时吃过这个虾后,外出工作、学习几十年,吃遍南北,再也没有找到过这种虾的味道。


  • guest5765252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9/13 9:36:25
  • 来自:湖南
  1. 15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最激动人心的就是捕捉螃螃了,那时,孩子们悄悄爬上一人多高流水的岩石,先把头伸出,啊,百余只大人拳头般大小的螃螃犬立在潭边的岩石上,鼓动着发红的眼睛,我们知道,这些才是味道最美的老螃螃。大伙一声令下,冲上岩石,扑进潭中,胡乱地在沙石中摸抓。这个时候,潭里可乱得很,容不得大家找袋子去装,捉得一个,就死命望着岩石上摔,来不及瞧它的生死,然后,又冲着潭内人缝里钻。忙乱中,谁也不记得朝岩石摔了多少个,每次总还能收获五六七八只解馋。


  • guest5765252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9/13 9:36:50
  • 来自:湖南
  1. 16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掩藏在这些深山中的自然美景很多,几十丈高的瀑布,刀削的悬崖,几人合抱的树木,跨涧而过、攀树缘壁而上、弯曲延伸、腿粗的藤蔓,到处都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还发现了两个急水冲出的大坑,一个像寨上杀猪泡水椭圆的“腰子盆”,一个像“洗脚盆”那样圆得可爱,都很深,里面没有一丝杂物,清澈见底,要是人不小心掉入其中,四壁光滑,无可依托,没有帮助,很难爬上。这些就留待以后开发吧!


  • guest5765252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9/13 9:37:11
  • 来自:湖南
  1. 17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要是在明朗的夏夜,还可以常常看到流星划过夜空,朝着脉龙界顶落去,小时,经常缠着大人上山到地里刨流星石,圆的,长条的,烧来有硫磺的味儿,补锅匠常常走村入户进行收买,这或许就是价值连城的陨石吧!这样环境里的牧场,也许是没有受到污染的最后一块净地了吧。


  • guest5765252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9/13 9:37:42
  • 来自:湖南
  1. 18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临别时,戴董事长一行向没有臂膀的向清诚家赠送了10袋价值1000余元的生活日用品。硬是要给他补500元生活费,被向清诚夫妇坚拒。夫妇二人告诉客人们,农村里东西不管钱,只要大家愿意来,不嫌弃饭菜的粗劣,不嫌弃农家的牛羊鸡糖,就是对自己的最大帮助,在大家的鼓励、支持、关怀下,自己一定会更认真地扩大养殖规模!


  • guest5765252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9/13 9:38:13
  • 来自:湖南
  1. 19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这一天,大家采购了近200斤蜂蜜、20余只土鸡、大几十斤红薯粑粑、猪2头、羊18只,许多人还接受了主人家盛情赠送的大萝卜、大蒜、红薯、白菜,塞满了小汽车的后备箱。许多小孩还意犹未尽、在大人的“花言巧语”中不得不离去。

    为了满足几个老板对土鸡的需求,天黑了,我和村里的3个小伙子打着电筒,爬上屋边的树,又捉了20多只“飞鸡”,“鸡鸣桑树巅,榆柳罗堂前”,山水诗人陶潜描绘的也许就是这种境界吧!


  • guest5765252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9/13 9:38:37
  • 来自:湖南
  1. 20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随着大家陆续离去,喧闹了一整天的小山村,慢慢慢慢,又恢复到它原来的模样。夜将它的纱幕轻轻地从脉龙界顶徐徐拉下,最后才将山腰上的桐花寨缓缓盖上。生怕打搅这古老山寨的宁静,我不忍留下,便辞别主人,小心翼翼地打开车灯,将夜幕掀起一条小小缝隙,悄悄地,悄悄地钻了出来。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